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
  •      新闻       [PC版]

  给困境儿童希望

“大肘子、香菜拌牛肉、三文鱼牛油果盖饭、椰子饼、蜜汁柠檬烤鸡腿、香春(椿)炒鸡蛋……”这是一个10岁小男孩在纸上写的菜名,密密麻麻都是他想吃的东西。

想吃却不能吃,因为他患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已经做过两次骨髓移植,手术前后要特别注意饮食。

可他天生是个“小吃货”,天天吃煮面条而吃不到美食,就只能靠看美食节目、写菜名来解馋了。

大病对于一些脆弱的家庭来说,是一场灾难,给患儿治疗的过程中,患儿遭罪,家长的精神也处于崩溃的边缘。

这时,如果有人无偿提供一个“家”,家长可以休息、给患儿做饭、不定期会有心理咨询师来疏解精神压力,会不会好很多?

温暖 儿童希望小家“就像家一样”

“家”的全称叫儿童希望小家,是河南省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儿童希望”)开展多年的助医项目中延伸出的一个新项目。目前,“儿童希望”在郑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福州、乌鲁木齐等地开设了35个“小家”。

河南省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秘书长王志军介绍,2001年,河南省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创始人张雯同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儿童希望基金部和第一个助医项目——“给我新生命”,帮助大病患儿。

后来,“儿童希望”通过助医个案发现,大病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家长的基本生活、压力排解、患儿的术后康复环境等需求难以保证。很多家长在医院的走廊里、楼梯间里、广场上休息,他们太需要一个可以煮面条、睡觉、排解压力的地方了。儿童希望小家,就是为了满足大病患儿家庭的这些需求而设立的。

“几个家庭无偿住在这里,就是像家一样,平时一起生活,遇到困难了家长们互相交流、鼓励。”河南省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河南办公室主任张爽说。

在郑州,“儿童希望”开有3个“小家”,河南省肿瘤医院附近2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近1个。可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家长轻易不会相信。“儿童希望”与两家医院的血液科医生进行对接,来帮助甄别特别贫困的大病患儿家庭,告诉他们“儿童希望”在医院附近开设的有“小家”,有需要了可以到“小家”住。

遇上节日,“儿童希望”会在“小家”组织一些小型活动。去年在郑州的“小家”,几个家庭一起包了粽子,家长、孩子吃了一些,又给患儿的同房病友、主治医生、护士送去了一些。河南省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宣传部总监李虹说,“小家”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拉近了医患之间的关系。

延伸 开设“明德班”

对于因病、灾难、贫困、家庭变故等原因陷入困境的儿童,“儿童希望”开展的也有助养、助学项目,让这些困境儿童能够维持生活、上得起学。四川汶川等地发生地震后,“儿童希望”同样募集物资赶往灾区,并给灾区需要帮助的孩子提供助养、助学。

助养、助学项目开展以后,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累计资助了河南省内3000多名困境儿童。可是,“儿童希望”又发现一个问题:高中生不能像读小学、初中那样完全享受义务教育,也不能像读大学那样申请助学贷款,虽有些补助,但是很多贫困学生初中毕业以后依然不能继续完成高中学业,怎么办?

开办“明德班”,对进入高中的贫困“大龄儿童”继续资助。“明德”二字取自《大学》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班”学生当中,有不少是之前没有资助过但品学兼优、家境不好的学生,“儿童希望”实地走访后,把这些学生也招进了“明德班”。

王志军介绍,除了河南省南阳市、洛阳市洛宁县、平顶山市鲁山县,“儿童希望”在四川省三台县、云南省彝良县开设的也有“明德班”。

李虹说,每年每个“明德班”都会组织2~4次的成长陪伴营会,借着社会实践的机会,让这些有着相似经历的孩子一起生活交流、开阔眼界,不再自卑、拘泥小节。

有一次,一位资助人也参与到营会中,交流环节,她问“明德班”学生的梦想是什么?其中一名学生说:“我想变成你这样的人。”营会结束后,资助人和李虹说,我只是帮孩子做了一个营会,很惭愧做得还不够。回到家里后,这位资助人组织身边的朋友,一起帮助更多的学生。

感触 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爱的传递”

助医、助学、助养的项目开展多年,让张爽、李虹他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帮助了这么多孩子和家庭,还有这些“明德班”毕业的学生、孩子的家长会“转过身来”,一起和“儿童希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从这些家长和“明德班”毕业学生的身上,“儿童希望”看到了“爱的传递”。

“小家”作为一个公益项目,一开始就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企业的帮助,交房租、付水电费、送日用品。一些在“小家”住过的患儿家庭,回到自己的家以后,家长也会给“小家”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送米面、被子等生活用品。

“明德班”也得到了众多爱心人士、企业的支持,南阳市的三个“明德班”都是爱心企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三年资助。进入大学的“明德班”学生,绝大部分已成为每年“儿童希望”实地走访的志愿者中坚力量,一些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把攒下的钱用来资助他们的“学弟、学妹”,也有学生大学毕业后进入“儿童希望”工作。

但是,欣喜的同时,“儿童希望”也有很现实的问题不得不面对。

以河南省肿瘤医院来说,据“儿童希望”粗略统计,每天来到血液科治病的患儿少时不低于40名,多时超过100名,而“小家”还满足不了这种数量上的需求;另外,“儿童希望”的助医、助学、助养项目以河南为主,面向全国多个城市,“儿童希望”的人手也一直很紧张。所以,“儿童希望”向社会发出呼吁,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助医、助学、助养项目中来。

王志军说,“儿童希望”通过开展助医、助学、助养项目,帮助困境中的孩子健康成长、完成学业,帮助贫困家庭渡过难关,项目本身和精准扶贫工作相辅相成。

眼下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儿童希望”计划今年在郑州再开3个“小家”,同时加大助医、助学、助养项目的开展力度,为我省的脱贫攻坚贡献“儿童希望”的一份力量。

- END -

河南省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简称儿童希望)是中国本土的非营利民间机构,是在河南省注册的非公募基金会,专门从事中国孤儿和困境儿童救助。

“儿童希望”始于1992年,至今已经与社会各界人士和团体共同帮助过10000多名困境儿童。2009至2015连续7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提交议案、提案,呼吁完善和建立中国儿童医疗保险和权益保障制度。2010年3月29日,儿童希望正式完成注册,成立了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基金会。

儿童希望总部办公室在北京,并在上海、广州、河南、四川、云南设有社工站,正在执行的项目有:助医项目(北京、上海、广州、河南)、助养项目(河南、四川、云南)、孤儿康复项目(北京儿童希望之家)、儿童希望真爱受虐儿童服务、助医小家项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福州、郑州、乌鲁木齐、西安)。